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建工作  合作交流  省重点文科基地  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研究中心 
站内搜索: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第十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0日 16:09      浏览:


第十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0月18日,第十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聚力创新、数智引领、分类卓越”为主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新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90余名俄语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数智时代高校俄语教育教学新路径,共商高校俄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开幕式

29618

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正江教授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新疆大学深厚的俄语教育传统与独特地缘优势。他表示,作为西部俄语人才培养重镇,学校依托百年办学底蕴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持续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俄语人才。本次盛会选址新疆大学,既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的认可,更是推动全国俄语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27544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黄玫教授致辞强调,本届会议直面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双重挑战,提出要构建多维创新教学体系应对科技变革,深化数智技术赋能实现精准化教学评估,推动差异化特色发展打破同质化培养。她呼吁共建俄语教育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战略支撑。

25744

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邹皛白社长在致辞中表示,外研社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三进”教学资源建设,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核心支撑;加快构建数字生态,大力推动多语种数字教材建设,启动包括俄语语音评测引擎在内的多语种引擎研发,以数智化手段赋能多语种教学。未来,外研社将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携手推进外语教育改革创新,助力完善外语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210EA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晓军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宏教授发来的贺信。

刘宏教授在贺信中高度肯定本届研讨会服务新时代俄语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强调全体俄语教师需主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以“小逻辑服从大逻辑”的使命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强国“六大核心力”,为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贡献俄语力量。

主旨报告

18日上午,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黄玫教授、新疆大学朱晓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何芳教授作主旨报告。

李迎迎教授以“构建‘数智·人文·生态’融合的高质量外语教育新范式”为题作报告。她深入剖析了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的核心使命与发展方向,强调数智技术正驱动教学范式从“知识传授”向“人机协同、联结共创”迁移,应积极利用AI赋能,着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批判能力。她倡导高校立足实际,实施错位发展与特色化人才培养策略,并呼吁共建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生态,加速推动教师角色向引导者、协作者转型,系统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外语教育创新体系。

28F74

黄玫教授以“新时代俄语数字教材编写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为题作报告。她以《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第2版)》数字教材的编写实践为例,重点介绍了数智时代俄语数字教材的建设思路——以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为支撑,深度融合多模态资源,建设集知识、互动与趣味于一体的新形态数字教材,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支持,为学生打造可视化、个性化、强互动的学习路径,并根据一线反馈,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教材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呈现,助推俄语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朱晓军教授以“面向中亚的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为题作报告。她系统回顾了新疆大学作为我国中亚研究重镇的学术传统与发展历程,强调在新文科建设与交叉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区域国别学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25年5月,新疆大学基于学科布局优化,大力推动以中亚研究为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体系建设。她建议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亚视野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共育机制,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


何芳教授以“2025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八级水平测试考情分析与备考建议”为题作报告。她详细解析了2025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八级水平测试考情,并基于2023年改革后的命题趋势及学生答卷样本分析,从题型结构、题量配比、时间管理、评分细则等维度提出备考方案。她介绍了测试组在命题、考务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及规划,强调通过提升测试效度反拨作用,切实推动俄语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主旨报告由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赵亮教授、内蒙古大学李玲君教授先后主持。

专题论坛

18日下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新时代俄语学科建设创新实践”专题论坛顺利举办。

专题论坛一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专题论坛聚焦俄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课程建设提出协同创新路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俊翔教授以“汉俄笔译”“高级俄语”课程为例提出“双轨”发展路径:一方面深化数智技术赋能,实现翻译教学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推进以文明互鉴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促进跨文化能力培养。

西安外国语大学徐莉教授系统阐述“价值引领、叙事赋能、数智驱动”外语教学模式,通过有机整合思政目标、叙事化教学内容与智能化教学工具,有效实现语言能力培养与思政内涵建设的深度融合。

北京大学刘淼副教授以《基础俄语III》为例,分享了慕课建设经验,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俄语教学的融合实践。这一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语言技能与AI素养,为俄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吉林外国语大学中东欧语学院副院长徐秀娟副教授创新“学生本位”课程机制,锚定“懂理论、善交际、会思辨、树自信”四位一体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有效践行外语育人本质。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谢明琪副教授、成都外国语学院中东欧语言学院院长杨柳教授先后主持该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二

“新时代俄语学科建设创新实践”专题论坛围绕数智赋能与区域战略融合,探索构建“技术驱动、区域深耕、出版护航”的学科发展新格局。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黄东晶教授系统展示AI深度赋能俄语教学的“黑大实践”——依托《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构建“知识图谱—AI学伴—轻量化教学”全链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数智化转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费俊慧教授基于“理解当代中国”俄语系列课程调研提出以国家话语培养国家意识的三大转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教材”到“用教材”、“等资源”到“建资源”,为课程改革提供实证支持。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何旭红副教授阐释了该校向西开放战略下的学科发展路径,通过师资重构、培养方案革新、中亚研究聚焦与跨境合作深化,实现区位优势向学科实力的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复合型俄语人才。

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数字业务部王媛副主任解析数字教材的全流程开发,强调以AI多模态技术为核心,依托iPublish出版平台与U校园AI版,形成“政策—内容—平台”闭环,提升教学实效,为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出版支撑。

闭幕式

闭幕式上,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晓军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周尚芳编辑介绍2025“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俄语组国赛备赛建议以及俄语教育出版体系。闭幕式由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周朝虹副社长主持。

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自2009年创办以来,历经10届积淀,已成为推动中国俄语教育创新、促进学界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本届会议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成功召开,充分彰显了我国俄语教育界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坚定决心。面向新征程,全国俄语教育同仁将携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数智赋能,推动分类发展,共同构建高质量俄语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发                   20251020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666号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